我的位置 : 首页 > 党务公开 > 党建动态 > 正文

   毛泽东为何三次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送行,本人却留在国内?毛泽东与黄埔军校有怎样的渊源?杨开慧“遗嘱样的信”中写了什么? 414日,bwin必赢教职工党支部来到上海茂名北路1207号(原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)毛泽东旧居,开展“追寻红色足迹,汲取初心力量”主题党日活动。通过瞻仰毛泽东旧居,重温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上海的峥嵘岁月,从百年历史中解码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。

 

“尽一点力,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”

1919年至1920年,毛泽东三次来到上海,为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青年送行,而他本人却留在了国内。一封毛泽东于19203月写给友人周士钊的信件,谈到他暂不出国的原因:“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,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。”

陈列馆的展示柜内,一套1938年版红色《西行漫记》上写道:“到了1920年夏天,在理论上,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,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,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。”看到这段文字,教师党员史晨雨感慨道:“李大钊曾说:‘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,青年不可一日不觉醒。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,为无数仁人志士求索独立民主自由指引了正确的方向。在那个觉醒时代,毛泽东等革命先驱抛家舍业、离妻别子,义无反顾地踏进了为民族谋独立、为人民谋解放的历史洪流。这让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深思:青春应该怎样度过,才能不辜负当今这个伟大的新时代。”

委以重任,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做出重要贡献

旧居陈列馆中大量的实物、图片、照片、书籍、书信、批示、手稿等反映了毛泽东1924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期间的情况。毛泽东在担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等职务的同时,在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被委以重任,成为中共在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,主要负责起草相关文书、筹备组织活动、党员重新登记、发展党员、建立基层党组织等工作。其中还包括负责上海地区、长江流域和以北各省投考黄埔军校员工在沪复试相关事宜。这段时期,毛泽东还负责协助陈独秀处理中共中央日常工作,参与起草签发中共中央的重要文件,发表评论时局文章,与身边的同志共同从事反军阀、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工作。

“实践出真知。19242月到12月在上海工作的10个月,全方位地提高了毛泽东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,为其之后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第一次国共合作困难重重,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国民党右派的排挤,毛泽东始终坚守底线,初心如磐。坚定的政治定力、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旺盛的革命斗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。”教职工党支部书记骆雷感慨道。

 

舍家为国,伟大的革命浪漫主义爱情

7号楼一楼,穿过客堂间,走进厢房,屋里的陈设仿佛重现了当年的温馨场景:杨开慧坐在床边,怀抱着2岁的毛岸英,不到一岁的毛岸青正躺在她身边的摇篮中,毛泽东坐在窗前的书桌边凝思。这里是毛泽东一生在上海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,也正是在这里,毛泽东与杨开慧携手革命,共度了一段难得的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光。

毛泽东一家先后为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。在9号楼一楼实物展示区的版面上有这样一段话:“他是幸运的,能得到我的爱,我真的是非常爱他的哟!……谁把我的信带给他,把他的信带给我,谁就是我的恩人。”这是杨开慧与毛泽东1927年分离后所写,距离杨开慧牺牲只有10个月时间,字里行间无一不透露出她对毛泽东深深的爱恋和思念。“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毛泽东旧居,每每看到这段文字,禁不住为之动容。舍小家,为大家。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践行理想,用坚毅守护夙愿,用鲜血浇灌梦想,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忘记,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。”教师党员石勇动情地说道。

 

“今年是建党百年,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。走出书斋,走进红色场馆,历史人物和场景都鲜活生动起来。教师党员们通过沉浸式学习教育,从百年党史中感悟思想伟力,更加能够感悟初心的力量,增添前行的动力。”公司党委书记游林生说。bwin必赢已经全面开启党史学习教育,聚焦党的建设、学院发展、民生实事、三全育人等,坚持“规范化+特色化+项目化”思路,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、走实、走心。

 

撰稿:王珊珊

摄影:聂芬芬  杨鹏